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刮痧,夏季祛暑濕正當時

刮痧:祛暑氣
刮痧疏通經絡,調整臟腑,運行氣血,以達到機體平衡狀態。刮痧配合穴位刮拭,可使全身得到保健,起到“未病先防”的效果,特別對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痛等有立竿見影之效。特別適用于痰濕、濕熱、血瘀、痰淤互結等體質的人群。
拔罐:除濕氣
拔火罐是傳統中醫外治方法。夏天溫度高、雨水多,這時拔火罐能除濕氣。由于夏天出汗較多,拔罐前最好先洗個澡,把身體擦干,以免影響火罐吸附。適用于痰濕、濕熱、風寒體質人群。
刮痧的三個誤區
誤區一:人人均可刮痧
糾正:體質虛弱或虛證的人群不適合刮痧
刮痧是利用刮痧器具刮拭經絡穴位,通過良性刺激充分發揮營衛之氣的作用,祛除邪氣、疏通經絡、舒筋理氣、驅風散寒、 清熱除濕、活血化淤、消腫止痛,達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由此來看,刮痧偏瀉實,多用于年輕體壯、新病急病或形體壯實的標實證患者。一些體質虛弱或 者虛證的人群就不太適合使用。年老體弱、年幼體虛的老人和兒童刮痧更要慎重。
同時,刮痧具有以下的禁忌:
1、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全身水腫者。因為刮痧會使人皮下充血,促進血液 循環,這會增加心肺肝腎的負擔,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2、孕婦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則會引起流產。
3、凡體表有癤腫、破潰、瘡癰、斑疹和不 明原因包塊處禁止刮痧,否則會導致創口的感染和擴散。
4、急性扭傷、創傷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為刮痧會加重傷口處的出血。
5、接觸性皮膚病傳 染者忌用刮痧,防止將疾病傳染。
6、有出血傾向者,如嚴重貧血、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和糖尿病晚期者不要刮痧,因為這類患者在刮痧時所產生的皮下出血或淤斑不易被吸收。
7、過度饑飽、過度疲勞、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積刮痧,否則易引起虛脫。
刮痧,夏季祛暑濕正當時
誤區二:刮痧越痛,出痧越黑越有效
糾正:出現微紅或紫紅色痧應停止
許多人認為,刮痧一定要刮到疼痛難忍、皮下淤斑慘不忍睹,出痧才透徹,這才是刮痧的最高境界。陳秀華說,因為刮痧時 我們刮拭的是皮膚的表層,紅斑顏色的深淺通常是病癥輕重的反映。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顏色也深,如果病情較輕,“痧”出得少些,顏色也較淺。一般情 況下,皮膚上的“淤斑”會在3-5天內逐漸消退,最遲也不會超過1周就能恢復正常。但具體的操作,要看病情的輕重緩急而定,并非刮得越黑、越痛越好。正確 做法是在刮拭部位上,出現微紅色或紫紅色的痧斑即可停止刮痧。進行刮痧的部位、力度等一定要恰當掌握,若掌握不當,片面追求出痧的顏色和面積,不僅無效, 反而會造成皮膚損傷。
此外,在SPA水療中心或休閑保健會所刮痧,動輒需要四五十分鐘,長則一個多小時,患者痛得不住呻吟,卻仍然咬牙堅 持,這種做法也極不可取。專家指出,每次刮拭時間不可過長,每次刮痧治療最好選擇只治療一個病癥。刮痧時,汗孔開泄,消耗正氣,為有利于扶正祛邪,或祛邪 而不損正氣,故治療時間一般限制在15-20分鐘之內。如手法超過25分鐘,正氣消耗過多,易出現疲勞反應。
誤區三:刮痧比拔火罐效果好
糾正:各種癥狀有輕重虛實之分,不能一概而論
夏天,最受歡迎的兩種保健康養生法,一是刮痧,一是拔火罐。陳秀華說,刮痧和拔罐兩種療法都有調整人體陰陽,扶正祛 邪方面的作用,刮痧側重祛除濕熱、暑濕和風邪;拔火罐則側重祛除經絡中的寒邪、濕邪和風邪。對于刮痧,“老廣州”只要掌握方法,可以自己在家保健,但拔火 罐對穴位的要求會很高,且非專業人士也不建議在家自行拔罐,以防傷了皮膚。
比如,有些人因晚上開冷氣睡覺,早上起床后便頭痛、鼻塞,繼而出現惡風、頸背痛、神疲乏力,特別難受,這種病癥是風 寒感冒,體質強壯的人群采用刮痧治療,常常刮痧一兩次之后癥狀就基本消失了。同樣,體虛的人群患上感冒,也做刮痧,結果卻是越刮體質越虛弱,臉色越蒼白, 這說明體虛者不適宜刮痧,反而選擇拔火罐效果更好。即使同樣是感冒,其癥型也有虛有實。刮痧作為一種刺激療法,若操作不當,會引發其他身體不適,嚴重的易 加重病情。此外,有些人不易刮出痧,除了方法不當外,也可能是身體太虛弱、病情太重、不易出痧等原因,這時候切忌用力過猛而造成皮膚傷害,反而選擇拔火罐 更適合
體虛的老人、兒童更是夏季感冒中暑高危人群,然而,這些人群最好在中醫生的指導下接受治療,最好不要自行刮痧。

藥蛋滾穴法祛除3疾病

藥蛋滾穴法是用雞蛋在病人身體的一定穴位來回滾動,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本法流傳于民間,主要是通過雞蛋滾動所產生的摩擦之力,以及雞蛋與藥物本身所具有的藥性,刺激病人的腧穴、經絡,以使氣血流通,陰陽調和,從而達到愈病療疾之目的。
【操作方法】
1.熱滾法取煮制好的雞蛋1枚,趁熱于病人頭、額、頸、胸、背、四肢、手足心等部以及穴位反復滾動熱熨。此蛋涼后置藥液中加熱,繼以另一只雞蛋滾動。如此反復數次,以病人微汗為度。
2.冷滾法生雞蛋數枚,冷水洗凈,于患部反復滾動。每日3~5次,交替使用,連續多日。
【主治病癥】
一、外感高熱
雞蛋退熱方(《中醫外治法》) 雞蛋2個,煮熟去殼,加路路通、艾葉適量,去殼的熟蛋在藥液中煮10分鐘,以蛋在患兒頭額部先滾動10余圈,再依次在兩太陽穴、后頸、背部兩側、胸前區、臍部、肘窩、腘窩各滾動10余圈,冷則 另換1只,兩蛋輪流使用。滾完后,另用雞蛋1只煮熟切開,去殼、黃,2片蛋白重疊,納入銀戒指1只,敷于劍突下鳩尾穴處,1~2小時后去藥,戒指呈綠色。 功能退熱。主治小兒外感高熱不退。
藥蛋滾穴法祛除3疾病
二、麻疹
雞蛋透疹方(福建中醫藥1963;(6):20) 雞蛋1枚,生蔥3株,胡荽2.5g,將雞蛋連殼放入藥湯內煮熟,取蛋備用。趁熱用蛋搓患兒,從頭面到軀干,次至上、下肢,蛋涼再煮再搓,連續3~4遍后,蓋衣被取微汗,每日1次,連用2次為1療程。功能清熱透疹。主治麻疹疹發不暢。
三、疔瘡
雞蛋冷滾法(《中國民間療法》) 生雞蛋數枚,冷水洗凈,于患部反復滾動。每日3~5次,交替使用,病愈為度。主治療瘡。
【注意事項】
應注意辨明熱滾法與冷滾法的適應證。有雞蛋過敏史者忌用此法。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夏天如何自制驅蚊水?

夏天到了,蚊子也開始多起來,叮在人身上又疼又癢。人們在想盡各種辦法跟蚊子斗爭,蚊香、噴霧劑、驅蚊水……效果雖好,但刺鼻的味道實在讓人難以忍受。你知道嗎?驅蚊產品我們不妨自制一些,不但起到相同的效果,而且更環保健康。
草藥驅蚊
“一些中草藥和植物,是天然的驅蚊材料。”其中最典型的就屬艾草了,它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能夠有效驅蚊。每天晚上將艾草或艾條點燃,散發出來的煙霧可以迅速將蚊子熏跑;或者將艾草、菖蒲加水浸泡,用來拖地,也可將其煮成溫水,涂抹到身上,可以起到驅蚊水的作用;在房間里掛一根陰干的艾條,同樣也能起到驅除蚊子、飛蛾、蟲子。
白蘭花、黃樟、柑皮、七里香、蕓香、小茴香、薄荷、白菖蒲、八角茴香、香茅、山羌等中藥材均有驅蚊效果,驅蚊時間最高達到9小時。可以把蒼術、白芷、丁香、佩蘭、艾葉、冰片、藿香、樟腦、陳皮、薄荷放在一起,做成香袋,掛于室內,10-15天定期更換一次,也能有效驅蚊。
天如何自制驅蚊水?
也可以買一些樟腦油、薰衣草等精油。實驗表明,將樟腦油涂在皮膚上,驅蚊保護時長可達6小時以上。也可以將橘子皮或橙子皮曬干后點燃,原理和作用跟蚊香大同小異。“如果有哮喘、鼻炎等過敏性疾病的人,最好遠離香袋和煙熏劑,也不要用它來擦身。
洗澡時加入一些解暑藥可助驅蚊
如果你嫌麻煩,睡前可以用2支藿香正氣水或十滴水,兌一盆溫水擦洗皮膚,或者用5枚八角煮水,擦洗皮膚,都可以起到驅蚊的作用。另外,用空酒瓶裝約10毫升的糖水,輕搖幾下,使瓶子內壁都黏上糖液,擺放在蚊蟲活躍的地方。蚊子聞到糖味,會自投羅網。

鼻嗅法治療3疾病

鼻嗅法是讓患者用鼻嗅吸藥氣或藥煙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此法古已有之,它不僅在民間流傳,而且一些名醫也用此法治病。如清代葉天士即用常山飲炒嗅治療瘧疾。吳尚先在《理瀹駢文》中收載有十余首鼻嗅方藥,治頭痛、呃逆、瘧疾、產后血暈等病證。鼻嗅法是使藥物通過鼻粘膜迅速吸收,進入血液而發揮藥理效應。因此主要適用于不便服藥的嬰幼兒以及一些難以服藥之證。
【操作方法】
用瓶裝藥物,敞開瓶口置病人鼻下,讓患者吸其藥氣,或用藥物煮湯,趁熱讓病人以鼻嗅其蒸汽,或將藥物卷入紙筒,點燃生煙,讓病人用鼻嗅其煙。
【主治病癥】
一、厥脫
參附救脫飲(浙江中醫雜志1983;18(5):203) 醋、人參、黃芪、白術、附子,速取醋入壺,置猛火爐上,用竹管一端插入壺嘴,一端對準患者口鼻熏之,并速配大劑參、芪、術、附,入于醋中煎熏至神志蘇醒。功能補氣生血,回陽固脫。主治血厥
鼻嗅法治療3疾病
二、呃逆
雄黃止呃散(《中國秘方全書》) 雄黃6g,高粱酒12g,雄黃研粉,與高粱酒調勻,放在水杯內。取一大碗,盛水,碗下加溫,把盛藥水杯放入大碗內,隔水燉煮,以鼻聞之。功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呃。主治大病之后,元氣虛虧,呃逆不止。
三、小兒感冒
蔥姜飲(《中國民間草藥方》) 蔥白12g,生姜10g,蘇葉20g,蒼耳子12g,共煎后趁熱熏口鼻,每日數次,每次20~30分鐘,3天為1療程。功能發散風寒。主治小兒感冒初起。
【注意事項】
1.使用本法中的吸煙法時,須先分析藥物煙氣中所含物質,如含有害物質較多,則不能使用。如煙草的煙霧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氫氰酸、乙烯醛等,可引起肺癌、口腔癌、食管癌等,因此吸煙法應慎用。
2.嗅吸藥物蒸氣時,鼻與藥物之間應注意保持適當距離,不可太近,以免燙傷。

巧用艾灸治冬病

許多虛寒性疾病易在冬季發病且不易治療,如反復咳嗽、哮喘、腰腿疼等,夏季天氣炎熱,自然界陽氣充盛,在治療上述虛寒性疾病的時候,在夏季借助自然界陽氣 充盛的特點,采用補助陽氣的中藥,逼出隱藏在人體深處的寒氣,從而鼓舞正氣、增強人體抗病能力,使虛寒性疾病在冬季時不再發生或減少發生,這就是所謂的冬 病夏治。
然后,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時間到醫院進行冬病夏治,而且有些人只是存在輕微的體質虛弱、陽氣不足、四肢不溫、免疫力低下等問題卻不至于生病,或者是一吃冷食、一吹空調就肚子疼,或者是產后受涼了等,這時不妨試試自己動手,在家冬病夏治。
到中藥店買一些艾條,用艾條灸關元穴(肚臍下4橫指處)、氣海穴(肚臍下1橫指處)、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處)、涌泉穴(足前部凹陷處),能夠起到驅 寒、通絡、培固正氣等作用。具體做法是:將艾條點燃后,對著上述穴位分別雀啄灸(將艾條燃著的一端在施灸部位上做一上一下、忽近急遠灸的一種灸法,形如雀 啄)3~5分鐘,灸到穴位部位的皮膚微微發紅但又不至于起皰。
巧用艾灸治冬病
現在很多人尤其是辦公室白領、學生等飽受頸椎病的折磨,如果確定是受風受寒或者是長期勞損所致的頸椎病,可以用艾條灸陽陵泉穴(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處),有助于緩解筋脈損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療頸椎病。
在家冬病夏治,除了艾灸穴位以外,還可以使用有補中益氣功效的中藥,如四君子湯、附子理中丸等。此外,可以常喝姜茶,即生姜、紅糖同煮當茶飲,能促進陽氣的生發和生長。如果本身體質偏熱或有上火癥狀,則不宜飲用姜茶。
值得提醒的是,冬病夏治主要是利用夏季炎熱的天氣來提升人體陽氣、驅除體內寒氣,所以最好選擇在天氣晴朗的日子里進行,如果碰上陰雨天,可暫緩一兩天進行。此外,冬病夏治期間,最好少用空調,盡量使自己處在炎熱環境中,否則也會影響冬病夏治的效果。
當然,自己動手冬病夏治雖然省事,但是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或是反復咳嗽、哮喘等虛寒性疾病在冬季發作頻繁的話,最好上醫院進行。

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按摩三脘能養好胃

當遇到胃痛、胃酸、胃脹,你該怎么辦?許多人都會想到吃胃藥,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同仁醫院中醫針灸科主任醫師楊威則認為:若充分發揮好人體腹部上脘、中脘、下脘三個穴位的作用,即可解決胃部的許多煩惱
俗話說:十人九胃病,尤其是現在,暴飲暴食、不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更容易導致各種胃病的發生。古人說:“胃為太倉,三皇五帝之廚府也。”為了保護太倉的正常運作,人體給胃部配備了護衛“三劍客”,即上中下三脘穴。如果平時讓這“三劍客”站好崗,就可形成對胃的層層保護,讓各種胃病無法侵入。
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5寸,和食管相對應,是食物進入胃的通道。按壓上脘穴,對人們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飽,或者其他原因而導致的反胃、胃脹、嘔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按摩三脘能養好胃
中脘穴:在胃的中部,肚臍上4寸,占據了胃的主體部分,因此主治脾胃疾病,對于促進胃的蠕動,治療胃脘痛、腹脹、吞酸等都有較好的效果,而且還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下脘穴:在胃的底下,肚臍上2寸,胃和小腸的連接處,對應人體的小腸。下脘穴位于食物從胃進入小腸的關口,因此掌握著食物消化吸收的大權,對于食物在胃里下不去導致的食谷不化、腹脹、胃痛、嘔吐以及胃炎、胃潰瘍、胃痙攣、胃擴張、腸炎等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而且,因為它在胃的下部,對于因為中氣不足導致的胃病、胃下垂等癥狀也有很好療效。
平時工作累了,或晚上吃完飯看電視時,都可以用手輕輕按摩腹部的上中下三脘穴,充分調動起它們的積極性,對于打好保“胃”戰、防治胃部疾病會有很好的效果。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用熱水袋在這三個穴位處進行熱敷,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老人便秘飲食原則:以補為主以通為輔

便秘在老年人中很常見,并且易造成很多危害。中醫指出便秘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外感寒熱之邪,內傷飲食情志,病后體虛,陰陽氣血不足等。本病病位在大腸,并與脾胃肺肝腎密切相關
中醫通過臨床觀察發現,老年習慣性便秘者屬氣虛(脾氣虛)者較多,多因體弱多病,引起脾氣虛弱,中氣不足,致使胃腸推動無力所致。常表現為大便不通,或每有便,但臨廁無力解出。同時可伴少氣懶言,四肢倦怠,動則氣喘,口淡無味,頭暈,面色萎黃,脫肛等。
此外,還有一部分老年人在改善便秘這一問題上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年齡大了,身體虛是必然的,所以滋補就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其實,這類老年人只重視進補而忽略了體內的循環流通。
老人便秘飲食原則:以補為主以通為輔
因此,改善老人便秘要以補為主以通為輔,中醫為您具體介紹如下:
“以補為主”具體來說,老年人平時要適當食用一些補脾益氣的食療,比如黃芪黨參粥、人參決明茶、黃芪白術飲等;“以通為輔”就是平時應多吃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等,刺激腸壁蠕動和分泌黏液,促進排便。多吃產氣食物如生黃瓜、生蘿卜等,利用它們在腸道內的發酵作用,增加腸蠕動,利于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