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灸法配拔罐治皮膚瘙癢

瘙癢性皮膚病是一組以瘙癢為突出表現的感覺神經機能異常性皮膚病。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臨床表現為全 身或局部一處、多處呈陣發性,尤以夜間為重的瘙癢,有時還可有燒灼、蟻行等感覺。與季節關系明顯,飲用酒類、吃海鮮、情緒刺激、衣服摩擦,甚至某些暗示均 可使瘙癢發作或加重
本病與中醫“風瘙癢”、“癢風”相類似。其病機或因感受風、濕、熱三邪聚結皮膚;或因飲食不節,臟腑功能失調,陰虛血燥血瘀,肌膚失養所致。《諸病源候論》載:“風瘙癢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腠理,與血氣相搏,而俱往來,在皮膚之間。邪氣微,不能沖擊為痛,故但瘙癢也。”總之,本病多因風邪所致,即諸癢皆屬于風、屬于虛。“血虛生風,風盛則癢”。
施術時令患者取仰臥位,并充分暴露出肚臍眼。術者將罐拔于肚臍眼(神闕穴)處,留罐5分鐘(視之皮膚潮紅充血為度)后起罐,隨即將麝香風濕膏外貼于肚臍眼處(防止拔罐后外受風寒導致腹痛、腹脹)。接著術者將艾條點燃端對準瘙癢處(與皮膚的距離約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覺局部溫熱、術者視之泛紅但不致燙傷皮膚為度。每處施溫和灸10~20分鐘。肚臍眼處每周拔罐兩次,瘙癢處每日灸一次,連續施術15天為一療程
灸法配拔罐治皮膚瘙癢
《針灸問對》曰:“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氣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即無論虛實寒熱,哪種邪氣所致的瘙癢性皮膚病皆可用溫和灸治之,利用艾灸時熱力滲透促進局部氣血運行。
肚臍眼聯系全身經脈, 通過經氣循行可以交通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脈,在此拔火罐能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扶正祛邪。患者平時注意內衣要柔軟寬松,宜棉制品或絲織品;注意皮膚衛生,避免搔抓、熱水燙洗;限制飲用酒類、濃茶、咖啡及辛辣食品,少吃魚蝦蟹等動風發物。需要提醒的是,長期頑固性全身性瘙癢或老 年性瘙癢,要特別注意有無內臟疾患或惡性腫瘤存在;不宜長期大量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秋季手腳涼的中醫調理

秋冬季來臨,很多女性都易手腳冰涼。從中醫的觀點來看,手腳容易冰冷、麻木,多是屬于氣血的毛病,主要是因為氣虛、血虛所造成的血液運行不暢、血液量不足。那么女性秋冬季手腳冰涼怎么辦?中醫專家認為常按摩和常泡澡就能輕松對抗手腳冰涼現象。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妙招吧。
女性為什么容易手腳冰冷
最近,“降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連番襲擊,手腳凍得叫苦連天,尤其是北方的地區,雨雪紛飛,讓人不得不為此煩惱。天寒地凍,“手腳冰冷”是一個大煩惱,工作、學習、生活都離不開手腳,“手腳冰冷”,自然而然地增加了人們的惰性;“寒從腳底生”,秋冬季節手腳冰冷,寒氣就容易借機入侵,導致生病;手腳冰涼,說明血液循環不暢,易導致局部凍傷或長凍瘡;手腳冰涼,晚上入睡困難,會影響睡眠質量,從而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女性秋冬為什么容易手腳冰冷呢?女性秋冬手腳冰冷一般有一下幾種原因。
一、循環障礙
1.心臟衰弱,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
2.貧血:循環血量不足或血紅素和紅血球偏低。
3.人體血管收縮、血液回流能力就會減弱,使得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末梢循環不良”。
二、陽氣不足
中醫認為,手腳冰涼是一種“閉癥”,所謂“閉”即是不通,受到天氣轉涼或身體受涼等因素的影響,致使肝脈受寒,肝臟的造血功能受到影響,導致腎臟陽氣不足,肢體冷涼,手腳發紅或發白,甚至出現疼痛的感覺。
三、月經和生育引起的激素變化
在有手腳發涼癥狀的人群中,女性占絕大多數。這是激素變化通過影響神經系統導致皮下血管收縮和血液流量減少,從而引發寒癥。
四、疾病因素
有雷諾病和雷諾現象、多發性大動脈炎,多發生于青年女性。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則多發生于中年男性。
此外,精神壓力過大、心理過分敏感、平時過度操心、時常心神不安的人也是手足寒癥的高發人群。
秋季手腳涼的中醫調理
女性手腳冰涼的危害
手腳冰涼會導致女性月經少、月經不調,甚至不孕;女性在經期、孕期和產期等特殊生理時期,由于體虛,更容易引起手腳冰涼。如果不及時加以預防,會導致精神不佳、身體畏寒。長期手腳冰涼在冬季還可能導致手腳凍傷。另外與風濕病、胃病等疾病有關。
手腳冰涼的應對策略
一、注意保暖
保溫,在中醫看來是女人養生的重中之重。因為女人是靠血養的,只有血行暢通、充盈,身體和容顏才會有營養供應。而血有“得熱則行,遇寒則凝”的特性,所以當身體受到外界寒氣的侵襲,就必然會阻礙了氣血的運行。這時,就算花大錢買高級的保養品或者補血中藥,這些營養也只會積聚在體內,無法達到用武之地。因此,對女人來說保溫是首要任務。
所謂保溫,無非就是多穿衣服,不要愛露。但偏偏很多年輕的女孩子不愛聽,平時愛穿“露臍裝”、“露背裝”,甚至大冷天還穿迷你裙,旁邊的人看著都覺得冷。請大家記住,寒是女人諸多疾病的誘因和癥結,特別是腰以下的部位,一旦受涼,后患無窮。與其日后花錢治病,何不現在就多穿條褲子,多穿件外套呢?
二、多運動、勤甩手
建議女性朋友一早起來做做運動,健走是最佳選擇喔用比走路快、比跑步慢的速度,大步往前走,雙手順便甩一甩,走上30分鐘,促進氣血運行,全身就會暖呼呼,因為一早就讓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速,所以整天都會充滿活力,不容易發冷喔
你也可以試試簡單的爬樓梯、原地跳躍,動個20分鐘,達到稍微流汗的程度,都有助于強化體溫調節能力。工作40分鐘后,最好站起來走一走、踏踏步,工作中也不時地動動手指、腳趾,皆可幫助血液循環
三、常吃溫補食物
如人參茶、姜母鴨、桂圓茶、黑芝麻、甜湯圓...等,冬天吃不僅讓身子暖,可以達到補身漸\效,手腳也能不再冰冷。
中藥中有許多藥物可改善及預防手腳冰冷,如人參、黨參、當歸、丹參、北耆、鹿茸、兔絲子、巴戟天、玉桂、肉蓯蓉、仙茅、玉桂子、桂枝、麻黃、干姜、花椒、胡椒、肉豆蔻、草豆蔻...等,不論是泡茶、熬煮、入菜,多多食用就對啦。
推薦手腳冰冷食補方
1.人參核桃飲
人參7-8片、核桃15-20顆,加水蓋過,用大火煮開后,再用小火煮10-20分鐘,睡前溫飲,可光喝湯汁,但最好將熬煮的渣一并服用。
秋季手腳涼的中醫調理
2.人參枸杞湯
人參、枸杞各5錢,加入1500cc的水,用大火煮滾后,再用小火煮15-20分鐘,即可飲用。
3.紅棗龍眼飲
紅棗、龍眼適量,加水熬煮即可飲用,特別適合貧血、容易感到頭暈的人。
4.大棗紅糖湯
大棗10個、生姜5片、紅糖適量,每晚煎茶喝。對改善手腳冰涼的療效頗佳。
冬季手腳冰涼,還可適當吃些羊肉、狗肉等,暖中補虛、開胃健脾、益腎養肝、御寒去濕,同時也要做好身體的保暖工作。
四、經常按摩穴位
有時間的時候可以經常揉搓手腳心,以改善末端血管的微循環狀況,并具有手腳溫暖的效果,或按摩穴位,也可以改善手腳冰涼的癥狀。
揉搓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腳心部,用手掌快速揉搓,直到有熱感為佳,每天早晚揉搓涌泉穴100下,接著揉搓各腳趾100下。中醫學認為,人體諸多經脈都匯集于足底,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都有密切關系。尤其是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補腎壯陽、強筋壯骨。堅持揉搓此穴會促使手腳冰涼癥狀減輕。
秋季手腳涼的中醫調理
揉搓勞宮穴:勞宮穴位于手心部。一手握拳,揉搓另一只手的手心部,直到感到手心微熱,再換另一只手,交替進行。
按揉氣沖穴:氣沖穴位于大腿根里側,此穴下邊有一根動脈。先按揉氣沖穴,后按揉動脈,一松一按,交替進行,一直按揉到腿腳有熱氣下流的感覺為佳。
按揉、拍打腎俞穴:腎俞穴位于兩邊腰眼,輕輕用力,兩邊各拍打100余次。
五、精油泡澡
有空時,可多泡澡,并在熱水中加入生姜或甘菊、羅勒、肉桂、迷迭香等精油、辣椒入浴劑等,皆可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暖和起來。
洗澡時,可用冷水和熱水交替沖淋手腳,藉由血管一冷一熱間的縮放,達到暢通血液的目的。在睡前用熱水泡泡手腳,也可促進末梢血液循環,幫助入睡。別忘了,泡腳后,要立刻用毛巾擦干,并趕快穿上保暖襪子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秋季咳嗽必備秋梨膏

秋梨膏也叫雪梨膏,是膏滋方的一種,以精選之秋梨(或鴨梨、雪花梨)為主要原料,配以其它止咳、祛痰、生津、潤肺藥物精心熬制而成的藥膳飲品。
相傳在遙遠的唐代,養在深宮的當朝皇帝武宗李炎,得了一場病,終日只覺口干舌燥,心熱上火,吃遍了藥草卻不見效。滿朝文武心急尤甚,卻苦無良方。
某日,來了一位青城山下來的道士,他不但知道皇上病了,還自稱能把皇上治好。病急亂投醫的皇上喝了道士用梨和蜂蜜秘制的“藥”,病真的好了。
據說,這就是最早的秋梨膏。
秋梨膏一直作為皇宮的御用養生佳品,滋潤了自唐以來的皇上和他的一家子老小。直到清時,才由宮中太醫將此方帶到民間,使得京城內的百姓們,自此以后,一有咳嗽感冒,不是去看郎中,而是喝上一碗甘甜的秋梨膏。
秋梨膏是北京秋天最著名的一道美味,在深秋時節,這道秋梨做成的湯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潤肺、化痰、止咳、安神的作用。
秋季咳嗽必備秋梨膏
其中用到的幾味材料:秋梨潤肺,紅棗補血,老姜暖胃,蜂蜜養神,絕對是秋季滋補良品。而且可以一直吃到冬天哦。
優質秋梨膏
材料:鴨梨5個(雪梨也可),去核干紅棗80克,老姜20克,冰糖100克,蜂蜜100ML
做法:
1、鴨梨洗凈去皮,把擦板放在煮鍋或大碗中,用擦板將梨擦出梨蓉和梨汁
2、老姜去皮切成細絲,干紅棗洗凈后,瀝干水分,切成小塊去核
3、把姜絲、紅棗和梨汁梨蓉、冰糖一起放入鍋中,大火燒開后,蓋好蓋子小火慢煮約30分鐘
4、用漏勺或濾網撈出鍋中的梨蓉、紅棗,將梨汁過濾擠壓出,過濾掉紅棗、姜絲和梨蓉,只剩梨汁
5、繼續用小火煮約60分鐘即可,離火晾涼
6、晾涼后,倒入蜂蜜混合均勻,即可裝入密封容器中,放入冰箱保存
7、吃的時候,盛出1-2勺秋梨膏,用溫開水沖調勻即可(不要用熱水,會破壞蜂蜜的營養)
備注:
1、制作中還可加入一些羅漢果、生地、葛根、貝母等中藥材一起煮制,分別有不同的保健效果
2、材料的比例可以適當調整,如果紅棗較多,秋梨膏顏色會較深,棗的味道也會蓋過梨的味道
3、姜不要隨意多放,否則味道會受影響。如果不反感姜的味道,煮時多放些姜,冬天食用時會有很好的暖身效果
4、最后煮制的時間,可以根據自己需要的濃稠度調整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刮痧治療風寒型感冒

風寒型感冒癥狀是以惡寒重、發熱輕、頭痛、無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為主要癥狀。
刮痧治療風寒型感冒
【選穴】
風池、大椎、風門、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定位】
風池:在頭后項部,頭枕骨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大椎:背部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風門: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刮痧治療風寒型感冒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門穴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一肋間隙。
刮痧治療風寒型感冒
足三里: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少商:拇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
【刮拭順序】
先刮后頭部風池,再刮頸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適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豐富,用力宜重,從風池穴一直到肩髑穴,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頸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 用力過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為度。刮拭胸部正中線,從天突穴經膻中穴向下刮至鳩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處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 拭。
少商、大椎放痧。針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積聚于針刺部位,經常規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夾緊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針,對準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隨即將針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感冒了 不妨試試藥浴療法

感冒是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夏季也是感冒的易發期,空調屋里面很涼快,外面卻很熱,這樣一冷一熱最容易感冒了,那么感冒該如何治療呢?下面中醫就為大家介紹緩解治療感冒的藥浴療法!
感冒藥浴療法
(1)用荊芥、防風、羌活、獨活、生姜各9克,白芷、柴胡、前胡各12克,將上藥加水煎湯2000毫升,熏洗頭面部,每日兩次。適用于風寒感冒。
感冒了 不妨試試藥浴療法
(2)金銀花、連翹、荊芥、薄荷、牛蒡子、淡豆豉、桔梗、桑葉、菊花、前胡、杏仁、板藍根、甘草各等量。上方藥量視蒸療室大小而定,將諸藥放入蒸鍋煮沸,按全身蒸氣浴常規操作,每次蒸浴30~45分鐘,每日兩次,3日為一療程。適用于風熱感冒。
(3)香薷、蘇葉、厚樸、藿香各12克,羌活、淡豆豉各10克。將上藥水煎兩次,取汁3000毫升,擦浴全身,每次10~20分鐘,每日兩次,每日換藥一劑,病愈即止。此方適用于暑濕感冒。

女性8個動作 留住性感乳房

乳房是女人優美曲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吸引男人的部位。不過,美國皮膚組織學家研究指出,乳房組織比女性其他身體部位衰老的更快。為此,女性健康網站近期刊文,教女性如何保持乳房健康挺拔、留住女人的風韻。
1.保濕滋潤。瑪麗薩·維斯博士是“乳房健康”公益網站的創始人,她表示,乳房組織會隨著女性體重的增減經歷過山車般的起伏變化。同時,女人孕期和經期,乳房也會發生變化。這些情況都會導致乳房皮膚松弛,甚至乳房下垂。維斯博士表示,保持乳房皮膚緊繃的唯一方法是保濕滋潤。她建議用有機椰子油對乳房進行按摩。
2.托舉提升。挺拔的乳房才是性感的,維斯博士表示,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利用合適的乳罩給雙峰以托舉提升,防止因重力作用而下垂晃動。此外,運動健身時女性需穿著尺碼合適的運動乳罩來對乳房加以保護。
3.端正坐姿。保持完美的體態對保持乳房線條優美十分重要。維斯博士說,保持坐姿端正可以使胸部看起來明顯變大。
4.避免日曬。不要認為只有穿比基尼時才需要對乳房涂抹防曬霜,穿低胸裝時,乳房也面臨著被日光曬傷的風險。維斯說,在乳房可能被曬到的情況下,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對保護乳房健康有益的防護產品。
5.小心處置乳房痘。乳房上也會長痘痘。對此一定要小心處置,不能弄破它們,以防在乳房或乳溝上留下顯眼的疤痕。可以使用柔和的洗液或對癥的藥物進行處置,如果乳房痘比較頑固,應該咨詢皮膚科專家,找到有效辦法。
6.自我檢查。要定期對乳房進行自我檢查,維斯博士說,可在月經結束后,從上至下、從前到后、從一側到另一側對乳房進行全面撫摸檢查。要注意反常狀況,如局部異常的凹凸、皮疹、乳頭分泌物、乳房大小或感覺上的改變等。
7.鍛煉胸肌。維斯博士表示,女性可以通過鍛煉上身,特別是胸肌,來保持乳房挺拔健美,舉啞鈴、俯臥撐等都可以做。
8.不要對萎縮紋過分焦慮。經過妊娠期或者體重急劇變化等考驗,乳房上常會出現一些萎縮紋,女性不必為此過分焦慮。維斯說,松皮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減弱消失。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刮痧的治療與保健作用

刮痧是老百姓生活中選擇頻率比較高是一種保健與治療手段。但是具體有什么保健治療的療效大家卻不是很清楚,下面向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預防保健作用
刮痧療法的預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預防與疾病防變兩類。刮痧療法作用部位是體表皮膚,皮膚是機體暴露于外的最表淺部分,直接接觸外界,且對外界氣候等變化起適應與防衛作用。
皮膚所以具有這些功能,主要依靠機體內衛氣的作用。衛氣出于上焦,由肺氣推送,先循行于皮膚之中,衛氣調和,則‘’皮膚調柔,腠理致密“(《靈樞。本臟》)。
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強衛氣,衛氣強則護表能力強,外邪不易侵表,機體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現惡寒、發熱、鼻塞、流涕等表證,及時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將表邪及時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進入五臟六腑而生大病。
刮痧的治療與保健作用
治療作用
刮痧療法的治病作用可表現在以下方面:
1、血祛瘀
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2、整陰陽
刮痧對內臟功能有明顯的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如腸蠕動亢進者,在腹部和背部等處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進者受到抑制而恢復正常。反之,腸蠕動功能減退者,則可促進其蠕動恢復正常。這說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3、筋通絡
肌肉附著點和筋膜、韌帶、關節囊等受損傷的軟組織,可發出疼痛信號,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使有關組織處于警覺狀態,肌肉的收縮、緊張直到痙攣便是這一警覺狀態的反映,其目的是為了減少肢體活動,從而減輕疼痛,這是人體自然的保護反應。此時,若不及時治療,或是治療不徹底,損傷組織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 維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斷地發出有害的沖動,加重疼痛、壓痛和肌肉收縮緊張,繼而又可在周圍組織引起繼發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陳代謝障礙,進一步加重“不通則 痛”的病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