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白露節氣養生——艾灸法

“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現在是白露節氣,從今天開始,天氣變得越來越涼,有些人就會出現手腳冰涼、肢體怕冷、尿頻、乏力等癥狀,按照中醫講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所以白露起要經常給腎“打打氣”,即補養腎氣。
當然大家都知道的每天晚上堅持泡腳是必須的:堅持晚上泡腳,用溫水泡,水要沒過腳腕,時間在15到30分鐘為宜,泡到身體微微發熱最好,泡腳的同時把耳朵和腰部搓熱,腎開竅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區,聯系著全身每一個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更為直接的方法——艾灸來溫補腎氣、固本培元。
白露之后飲食也要及時調整。因為白露前后健脾養陰最好,所以大家要多食一些益氣健脾、滋陰理肺的食物~例如冰糖雪梨呀,蘿卜、番茄,蓮藕啦,當然要搭配一些粗糧粥更為好了。
白露節氣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特別是對于那些因體質過敏而引發的上述疾病,在飲食調節上更要慎重。凡是因過敏引發的支氣管哮喘的病人,平時應少吃或不吃魚蝦海腥、生冷、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見的有帶魚、螃蟹、蝦類,韭菜花、黃花、胡椒等,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白露節氣養生——艾灸法
在秋季養生中特別是節氣的變更時,如用蔥白、生姜、豆蔻、香菜可預防治療感冒;用甜菜汁、櫻桃汁可預防麻疹;白蘿卜、鮮橄欖煎汁可預防白喉;荔枝可預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癥。
而白露時節的艾灸療法,就要多灸肝俞和其他木穴。加上預防冬季陽虛,可灸腎俞、關元、神闕、足三里等穴位。白露日,取用腧穴為期門,下脘,章門,曲泉,中封。白露第二日,取用腧穴為京門,帶脈,陽陵泉,懸鐘,丘墟。
施灸方法及注意事項:
1.將艾條點燃后,用所產生的溫度刺激腧穴,溫度與距離以人體能夠承受熱度為準。
2.按照取用腧穴的排列順序施灸,施灸世間除章門和足三里為10分鐘外,其余都為5分鐘。
3.雙穴者,男士先灸左穴,后灸右穴;女士反之。
4.施灸時間為每晚7點以后,取其中一日施灸或兩日連灸都可。
5.與進食間隔1小時,灸后別喝涼水,勿食生冷,注意保暖。

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痔瘡的拔罐療法

痔瘡是指直腸下端黏膜和肛管遠側段皮下的靜脈曲張團塊呈半球狀隆起的肉球。如發生在肛門內的叫內痔。在肛門外的叫外痔,內外均有的為混合痔。外痔在 肛門邊常有增生的皮瓣,發炎時疼痛;內痔便后可見出血,顏色鮮紅,附在糞便外部;痔核可出現腫脹、疼痛、瘙癢、流水、出血等,大便時會脫出肛門。一般可以 分為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及濕熱下注2型。
一、飲食不節、損傷脾胃
(一)癥狀
飲食不節,喜食辛辣食物,胃中灼熱,便后出血,血色鮮紅,肛門發癢,大便不暢,全身癥狀不明顯。
(二)治法
(1)選穴 氣海俞、大腸俞、足三里、委中、承山。
(2)定位 氣海俞:在腰部,當第3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俯臥,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第2腰椎往下摸1個椎體,即為第3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大腸俞: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兩側髂前上棘之連線與脊柱之交點即為第4腰椎棘突下,其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痔瘡的拔罐療法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站位,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余4指向下,中指尖處為取穴部位)。
痔瘡的拔罐療法
委中:在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痔瘡的拔罐療法
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腘橫紋中點至外踝尖平齊處連線的中點為取穴部位)。
痔瘡的拔罐療法
(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上述穴位拔罐后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二、濕熱下注
(一)癥狀
肛門沿腫痛,口干口苦,胃部疼痛,食欲不振,大便干燥或秘結,小便色黃,便時滴血。
(二)治法
1.方法一
(1)選穴 大腸俞、陰陵泉、承山、內庭。
(2)定位 大腸俞:見前。
陰陵泉: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處[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內側骨內緣(脛骨內側)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關節下時,脛骨向內上彎曲之凹陷為取穴部位]。
承山:見前。
內庭:在足背,當第2、第3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痔瘡的拔罐療法
(3)拔罐方法 大腸俞、承山、陰陵泉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內庭三棱針點刺出血,出血量以3~5毫升為度,之后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l療程。
2.方法二
(1)選穴 會陽、陰陵泉、承山、三陰交。
(2)定位 會陽:在骶部,尾骨端旁開0.5寸。
陰陵泉:見前。
承山:見前。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以手4指并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在脛骨后緣的交點,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上述各穴用梅花針輕叩刺,以皮膚發紅或微微充血為度,之后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三、注意事項
(1)拔罐治療本病期間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忌勞累負重,節制房事
(2)養成定時大便習慣,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和粗纖維食品,保持大便暢通。
(3)常做提肛鍛煉,增強肛門括約肌的功能。
四、病例
楊某,男性,48歲。患痔瘡20余年,近因進食過度辛辣食物,致使舊疾復發。1周以來大便時疼痛,出血甚多,自覺有物突出肛外,便后須緩緩托回。穴 取大腸俞、氣海俞、承山、委中,采取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經治療1療程后,大便時疼痛已減大半,出血停止,突出物能自行縮 回。共治療3療程臨床痊愈,隨訪2年未復發。

補中益氣 五臟俱補艾灸養生方

應用灸法時,可根據疾病情況,人體素質和臟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補偏救弊的原則,選擇適合的穴位施灸,才能起到強身健體治病的目的。那么如何選擇合適的艾灸穴位呢?
①補中益氣艾灸養生穴
【施灸方穴】百會、中脘、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淵。
【方穴功用】益氣行血、通經活絡、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健脾和胃、溫中散寒、脾腎雙補、化水利濕、調和營衛。
【方穴主治】可作為一切亞健康艾灸養生保健的基礎施灸方穴,還可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胃脘痛、腹脹、腹瀉、氣短、乏力、腰腿無力、浮腫等癥。
補中益氣 五臟俱補艾灸養生
②五臟俱補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
【方穴功用】補五臟、調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
【方穴主治】為背部膀胱經穴位,可用于強身健體、防治亞健康、體質衰弱。還可治療心悸氣短、腰酸乏力、中風后遺癥及一切虛勞損傷。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少白頭及面部瘀斑驗方

少白頭和面部瘀斑是較為常見的由血液色素變化引起的慢性疾患。本病多見于青少年,男女均可發生。
筆者臨床60余載,曾用烏發化斑丸(自擬)治療本病,效果頗為滿意,現介紹如下:
1. 方藥:地黃、何首烏、墨旱蓮、(天下養生網)黑芝麻、黑豆、胡桃肉各30克,女貞子15克,西當歸、杭白芍、黑玄參、枸杞子、杭菊花、霜桑葉、白蒺藜各13克,藏紅花、粉丹皮各10克。
2. 制法: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川楝子大(直徑約2.5厘米左右)。
3. 服法:每日服兩次,(天下養生網)每次兩丸。如服湯劑,可隔日服1劑。
4. 禁忌:忌食辣椒、酒類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5. 此方治療斑禿和脫發亦有良效。
提示:個體有差異,用藥請遵醫囑。

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老年人吃菜要避開9誤區

在日常飲食中,蔬菜是老年人每餐必吃的。不過,由于老年人的體質特殊,他們不能像年輕人一樣不顧禁忌的食用蔬菜。因此老年朋友們就需要認識一下吃蔬菜常陷入的誤區。那么具體老人吃蔬菜的常見誤區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久存蔬菜
有的老人家喜歡一周做一次大采購,把蔬菜存在家里慢慢吃,這樣固然節省時間,方便,但是要知道,蔬菜每多放置1天就會損失大量的營養素,例如菠菜,在通常狀況下(20℃)每放置一天,維生素C損失高達84%。因此,應該盡量減少蔬菜的儲藏時間。如果儲藏也應該選擇干燥、通風、避光的地方。
二、丟掉含維生素最多的部分
一些習慣性蔬菜加工方式也影響蔬菜中營養素的含量。例如,有人為了吃豆芽的芽而將豆瓣丟掉,實際上豆瓣的維生素C含量比豆芽多2~3倍。
三、小火炒菜
維生素C、B1都怕熱。因此炒菜避免用小火悶,應該用旺火炒。再有,加少許醋,也有利于維生素保存。
四、菜做好了不馬上吃
很多人喜歡做好了飯菜后放在鍋里溫著或者放在保溫桶里面,等上一段時間再吃,這樣也會損失大量的營養物質。
老年人吃菜要避開9誤區
五、吃菜不喝湯
炒菜時,蔬菜中大量的營養物質都溶解在菜湯里了,不喝多可惜。
六、先切菜后洗菜
有的人炒菜時為了省事,先切菜再放在一起沖洗一下,其實這樣做也會令大量的維生素白白流到了水中。
七、偏愛吃炒菜
很多減肥的人相信肉菜一起炒可以降低脂肪的攝入,其實蔬菜更容易吸收油脂。還有些蔬菜更適于涼拌來吃,比如黃瓜、番茄等等。
八、吃素不吃葷
時下素食者越來越多,盡管有利于防止動脈硬化,但是一味吃素也不對:一是人每天必須要從肉里攝入一定量膽固醇,適量的膽固醇還有利于防癌。二是單純吃素會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容易引起消化道腫瘤。三是維生素B2攝入不足。四是由于蔬菜中普遍缺乏鋅,因此,素食者也容易嚴重缺鋅。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搭配著吃。既可以取得素食的效果,也可以避免素食對身體的損害。
九、生吃蔬菜不洗干凈
現在蔬菜污染越來越嚴重,有各種農藥和寄生細菌的殘留,因此生吃蔬菜最好洗干凈、去皮。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老人吃蔬菜的常見誤區,希望老年朋友們在日常的飲食方面多下些工夫,正確食用,這樣也可以延年益壽,安享晚年生活。

10個小習慣嚴重影響健康

盡管許多人都相當注重自己的飲食健康,但仍被一些身體的小病痛給困擾,你或許以會埋怨自己的“體質”,以天生體質不好來解釋那大小的病癥,但事實上,醫生們卻發現,其實那些不舒服的小病痛,往往是來自于平常被我們所忽視的小細節所造成的,也許在你不經意間,你已經埋下了疾病的隱患。
你不妨看看自己有沒有下列些不正確的“小習慣”,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作息,找出治本的健康守則。
1.一雙鞋天天穿著不換
由于我們的腳和身體其它部位一樣也會出汗,鞋在穿過一天之后都會變得潮濕,而且至少需要24小時才會完全干透。
每天都穿同一雙鞋,只會令自己的腳長期處在一種潮濕的狀態下,病菌也更加容易滋生。
天下養生網提醒:準備2到3雙鞋,輪換著穿。回到家中要換上拖鞋,讓“累”了一天的鞋也透透氣。
2.習慣緊身的衣服
緊身的衣服能夠突出身體的完美曲線,許多女孩子對此“愛不釋身”,即使體重增加了以后還不肯加大尺碼。然而,長時間穿著過緊的衣服,容易出現壓迫到內臟器官的情形,引起腹漲腹痛,加重心臟負荷,而令人產生明顯的不適感。
如果褲子太緊,會使胃酸倒溢。倒溢的胃酸刺激食道,引發胸悶胸痛。同時,長時間穿著過緊的褲子不利于體內氣體的排放運作,所謂“不通則痛”,腹漲等各種疾病也由此產生。
天下養生網提醒:添購一些寬松的衣物。
10個小習慣嚴重影響健康
資料圖
3.洗衣服時盡量省水
雖然節約用水是一種很好的環保行為,但是,如果洗衣服時用水過少,不能徹底清洗衣服上的污物和洗衣粉,就會刺激皮膚,尤其是敏感性皮膚,還可能會引發皮膚病。
洗滌用品多含化學制劑,大都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性,殘留在與我們天天肌膚相親”的衣物上,其危害可想而知。其中,衣物柔順劑引發的問題更多。
天下養生網提醒:洗衣服時,該用水就用水,至少應該達到洗干凈的標準。別因盲目省水危害自己的健康。
4.手提過重的東西
女人弱質纖纖的形象已經不再受到社會的推崇,現代女性往往要從事一些以往只有男人才做的重型體力活。但是,千萬別不顧自己的承受能力,去做一些超出你身體負擔極限的事情。醫生告訴我們,很多扭傷甚至脫臼的案例都是因為負擔過重的東西造成的。
天下養生網提醒:別逞強,拿不動的東西就不要拿。負擔重物時盡量讓重物靠近身體。
5.早上起床就光腳丫子
很多腳部疾病都是由此產生的。腳每天要承受我們全部的體重,所以每天都會有部分組織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這些傷害都需要通過夜間的休息來加以恢復。如果早上起來光腳丫子的話,腳后跟會負擔過重,夜間恢復的組織也會再次遭到嚴重傷害。
天下養生網提醒:早上起床或晚上在家時,穿一雙平低的拖鞋。
6.總是夾著電話筒講電話
這個動作很容易引發背部和頸部的肌肉疼痛。為了避免聽筒的滑落,多數人總很自然地用力去夾住它,由此就會加重背部和頸部肌肉的負擔,且頸肩之間的肌肉在保持長時間的緊張狀態下,也會出現肌肉痙攣的現象。
這一動作還有可能會引起嚴重的疾病。法國一名患者因長期在聽電話時將聽筒夾在下顎與肩膀之間,導致左眼失明,并且說話也出現困難。
天下養生網提醒:使用免持聽筒,或是保持正確的姿勢。
10個小習慣嚴重影響健康
7.隨便就倒頭就睡
因為工作繁忙,或是其它一些條件的限制,很多人對睡覺的地方一點也不挑剔,椅子上、汽車里,隨處都能倒頭就睡。
睡覺是一個恢復體力、消除疲勞的過程,如果不能讓身體充分地自然放松,睡覺就無法發揮應該發揮的作用,而且還會引發肌肉疼痛甚至痙攣。
天下養生網提醒:盡量避免睡在床以外的地方。如果實在無法避免,睡一會起來一會,也會比一直睡在不舒適的地方強。
8.從不清洗牙刷
“牙刷還需要清洗?”是的,正所謂“病從口入”,牙刷每天都要到我們的口中“光臨”1-2次,它的衛生當然不可小視。實際上,牙刷在清洗我們的口腔時,就會沾染上各種各樣的物質,包括細菌,再加上它長期處于衛生間這樣一個潮濕的環境,細菌更容易滋生。有研究證明,使用15天后的牙刷,如果未經清洗就會有細菌產生。
天下養生網提醒:刷牙后仔細清洗牙刷,尤其要記得沖掉上面殘余的牙膏和食物殘渣。感冒后一定要記著更換牙刷。
9.在飛機上久坐不動
長時間地坐著不動會加重背部及腿關節地壓力,甚至會促成血凝塊的產生。在飛機上久坐不動就更加危險。地球引力使血液流入心臟,但在飛機上,地球引力明顯減弱,如果有血凝塊產生并流入肺部,就會引起致命的肺阻塞。
天下養生網提醒:乘坐飛機時,可別就賴在座位里不動了,記得多起身走走動動。
10.長時間地不眨眼睛
這在天天與計算機打交道的辦公室里最普遍,眼鏡盯著計算機屏幕,可能會好幾分鐘也不眨一下。此將可能引發“計算機視覺綜合癥”,出現流眼淚、視力下降、戴隱形眼鏡不適感等癥狀。
提醒:用眼一段時間要注意休息,眨一眨眼睛。
以上10條不經意的事已經嚴重影響了你的健康,請注意不經意的事往往很容易危害健康。

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處暑養生:避免邪氣入侵

處暑,是24節氣中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字意為躲藏、終止的意思,“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暑的意思,就是炎熱的暑天終于結束了。
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意思是說,處暑時節,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農作物即將成熟。
處暑過后,天氣發生變化,中午熱,早晚涼,晝夜溫差較大。晝熱夜涼的氣候,使得人體陽氣收斂。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秋天對應五行金,五臟對應肺,所以處暑時節的養生保健應該與此相關。
一、處暑保健可多借助梨、百合等食材
處暑時節,很容易出現口干、鼻干、干咳、痰少、便秘,皮膚皺紋增多,甚至乏力、消瘦等肺燥津虧之象。必須“燥則潤之”。
從飲食方面來講,梨和百合是最好的食材。
處暑養生:避免邪氣入侵
據《本草綱目》記載,梨可“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酒毒”,中醫認為梨味甘、微酸,性涼,可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解熱等作用。
所以,在處暑時節吃梨,對于養肺生津,緩解秋燥有很好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梨性寒涼,一次不要吃得過多。
另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百合有“去邪氣腹脹心痛,利大小便,補中益氣”之效。中醫認為,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可以潤肺止咳,潤燥清熱。
二、保持情緒穩定,切勿急躁
今年立秋時節是在下午,好像是為了驗證“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狗”這句話,秋后熱席卷各地,部分地區的高溫甚至賽過了夏天。
在這種情況下,更要維持情緒平穩,注意身、心、息的調整,凡事不躁進亢奮,也不畏縮郁結。“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靜”,才能保生機元氣。
處暑養生:避免邪氣入侵
三、保持充足的睡眠
處暑時節,正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中陰氣增強,陽氣減弱,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秋乏”隨之出現。這時候,更需要充足的睡眠來消除疲勞,使大腦、身體得到充分休息。
四、適時增減衣物,護住要害部位
處暑時節,天氣變化比較明顯,一定要注意根絕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不要著涼,也不要熱傷風。
這個時節,肚臍部位因為表皮最薄,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所以一定要防護得當,以免寒氣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引發疾病。睡覺時更蓋好腹部。
五、避免邪氣入侵
處暑時節,秋分漸涼,早晚時分已是涼意習習,更不要說深夜黎明了,那時候的涼風如果侵體,很容易引發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毛病;還可能導致腹瀉、胃炎和腸炎等消化系統疾病。
所以,這時候睡覺時,最好不要再開空調、風扇,也不要在窗戶底下睡覺,以免邪氣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