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喝茶18忌 你知道幾個?

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在周末休閑的時候,慢慢地泡一壺茶,享受假日的休閑。不過,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喝茶養生的。我們來看一下,哪些狀況下的我們需要和茶葉隔離起來。
1.發燒忌喝茶
茶葉中咖啡堿不但能使人體體溫升高,而且還會降低藥效。
2.肝臟病人忌飲茶
茶葉中的咖啡堿等物質絕大部分經肝臟代謝,若肝臟有病,飲茶過多超過肝臟代謝能力,就會有損于肝臟組織。
3.神經衰弱慎飲茶
茶葉中的咖啡堿有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天下養生網)神經衰弱飲濃茶,尤其是下午和晚上,就會引起失眠,加重病情,可以在白天的上午及午后各飲一次茶,在上午不妨飲花茶,午后飲綠茶,晚上不飲茶。這樣,患者會白天精神振奮,夜間靜氣舒心,可以早點入睡。
4.孕婦忌飲茶
尤其是不宜喝濃茶茶葉中含有大量茶多酚、咖啡堿等,對胎兒在母腹中的成長有許多不利因素,為使胎兒的智力得到正常發展,避免咖啡堿對胎兒的過分刺激,孕婦應少飲或不飲茶。
喝茶18忌 你知道幾個?
5.潰瘍病患者慎飲茶
茶是一種胃酸分泌刺激劑,飲茶可引起胃酸分泌量加大,增加對潰瘍面的刺激,常飲濃茶會促使病情惡化。但對輕微患者,可以在服藥2小時后飲些淡茶,(天下養生網)加糖紅茶、加奶紅茶有助于消炎和胃粘膜的保護,對潰瘍也有一定的作用。飲茶也可以阻斷體內的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防止癌前突變。
6.營養不良忌飲茶
茶葉有分解脂肪的功能,營養不良的人,再飲茶分解脂肪,會使營養更加不良。
7.醉酒慎飲茶
茶葉有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醉酒后喝濃茶會加重心臟負擔。飲茶還會加速利尿作用,使酒精中有毒的醛尚未分解就從腎臟排出,對腎臟有較大的刺激性而危害健康。(天下養生網)因此,對心腎生病或功能較差的人來說,不要飲茶,尤其不能飲大量的濃茶;對身體健康的人來說,可以飲少量的濃茶,待清醒后,可采用進食大量水 果、或小口飲醋等方法,以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使酒醉緩解。
8.慎用茶水服藥
藥物的種類繁多,性質各異,能否用茶水服藥,不能一概而論。茶葉中的鞣質、茶堿,可以和某些藥物發生化學變化,因而,在服用催眠,鎮靜等藥物和服用含鐵補血藥、酶制劑藥,含蛋白質等藥物時,因茶多酚易與鐵劑發生作用而產生沉淀,不宜用茶水送藥,以防影響藥效。
喝茶18忌 你知道幾個?
9.貧血患者忌飲茶
茶葉中的鞣酸可與鐵結合成不溶性的終合物,使體內得不到足夠鐵的來源,故貧血患者不宜飲茶。
10.尿結石患者忌飲茶
尿路結石通常是草酸鈣結石,由于茶含有草酸,會隨尿液排泄的鈣質而形成結石,若尿結石患者再大量飲茶,會加重病情。
11.忌空腹飲茶
空腹飲茶會沖淡胃酸,還會抑制胃液分泌,妨礙消化,甚至會引起心悸、頭痛、胃部不適、眼花、心煩等“茶醉”現象,并影響對蛋白質的吸收,(天下養生網)還會引起胃粘膜炎。若發生“茶醉”,可以口含糖果或喝一些糖水可以緩解。
12.忌飯前后大量飲茶
飯前后20分鐘左右不宜飲茶,若飲茶,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消化,而且因為茶中含有草酸,草酸會與食物中的鐵質和蛋白質發生反應,影響人體對鐵和蛋白質的吸收。
13.忌飲隔夜茶
飲茶以泡現飲為好,茶水放久了,不僅會失去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而且易發餿變質,飲了易生病。
喝茶18忌 你知道幾個?
14.忌飲頭道茶
因為現代茶葉在種植、加工、包裝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農藥、化肥、塵土等物質的污染。頭道茶其實是洗茶的水,應盡快到出后再沖入開水,(天下養生網)這樣泡出的茶水才是最衛生的茶。
15.兒童不宜喝濃茶
因為茶葉濃度大時,茶多酚的含量太多,易與食物中的鐵發生作用,不利于鐵的吸收,易引起兒童的缺鐵性貧血。兒童可以適量喝一些淡茶(為成人喝的茶濃度的三分之一)。對于學齡前兒童可以喝一些粗茶,因粗茶中茶多酚含量較低。
16.冠心病患者謹慎喝茶
對于心率過快、早搏或心房纖顫的冠心病者,因茶中的咖啡堿、茶堿都是**,能增強心臟的機能,大量喝濃茶會使心跳加快,往往會導致其發病或加重 病情,因此這類人只能喝一些淡茶;與此相反,心率一般在60次/分鐘以下的患者,應該多喝一些茶,不僅無害,反而能提高心率,有配合藥物治療的作用。
17.老年人不宜飲生茶
所謂生茶是指殺青后不經揉捻而直接烘干的烘青綠茶。這種茶的外形自然綠翠,內含成分與鮮葉所含的化合物基本相同,低沸點的醛醇化合物轉化與揮發不多,(天下養生網)香味帶嚴重的生青氣。老年人飲了這種綠茶,對胃粘膜的刺激性很強,飲后易產生胃痛;青年人飲后也會覺得胃部不適,即通常所說的“刮胃”。誤購買了這 種生茶,最好不要直接泡飲,可放在無油膩的鐵鍋中,用文火慢慢地炒,烤去生青氣,待產生輕度栗香后即可飲用。
18.高血壓患者不宜飲濃茶
頭泡茶每克用沸水量少于50毫升的為“濃茶”。高血壓患者若飲過多過濃的茶,由于咖啡堿的興奮作用會引發血壓升高,不利于健康。

骨性膝關節炎的自我鑒別及防護

北京積水潭醫院關節外科的李玉軍教授,介紹骨性膝關節炎的癥狀及緩解疼痛的防護措施。
如果上下樓或者下蹲時膝關節疼痛的不敢使勁,而走平路時膝關節相應舒服些,說明你患了骨關節炎,或老年性關節炎。膝關節在上下樓時所承載壓力是體重的4-10倍,當關節炎癥和退行性改變時,軟骨面被磨損厲害,神經暴露壓力直接作用在粗燥的骨面上,所以疼痛厲害。患者上下樓為了減輕疼痛,往往采取用力拉著扶手,或者橫著走,以好腿帶壞腿走,來減輕對膝蓋的沖擊力緩解疼痛。
骨關節炎是指關節的結構出現炎癥。膝蓋在屈曲狀態下髕骨與股骨的軟骨面受到嚴重磨損,覆著在關節面上的軟骨膜消失,半月板磨沒了,裸露出粗燥的骨質和神經,反復磨損導致骨質增生發炎,膝關節畸形呈羅圈腿,膝關節伸不直了,只要活動就受到刺激出現疼痛。
骨關節炎的早期典型信號是早晨起來感覺關節僵直。這是肌體自我平衡協調緩解疼痛的生理反應。當行走一段路后僵直緩解。
膝關節行走時發出嘎巴嘎巴響的原因。膝關節發出響聲有兩種情況:
骨性膝關節炎的自我鑒別及防護
一是生理性彈響,只是活動時出現一聲響,沒有疼痛,多見于韌帶松弛的人。韌帶松弛的人不易做劇烈活動,否則會誘發關節炎。
二是病理性彈響,由于粗燥的高低不平的骨質面相互摩擦出現的摩擦音,只要活動就響,伴有疼痛提示關節有問題。
自我鑒別骨關節炎的摩擦音方法:
患者取坐姿,用手按壓髕骨或手壓膝蓋上方,然后抬小腿,感覺髕骨下或膝蓋里有吱吱拉拉的摩擦音說明關節有問題。
骨關節炎,除了上下樓和下蹲不利索,晨起僵直外,骨關節炎還有一個特點是關節局部怕冷喜暖。60歲以上的人50%的人都有骨關節炎的表現。
骨性膝關節炎的自我鑒別及防護
緩解方法:
對于骨關節炎的病人經常做空踢腿鍛煉有益緩解疼痛,即取坐姿,膝關節無壓力狀態下前后踢腿。膝關節伸直做勾腳運動,鍛煉股四頭肌肉力量。患有膝關節炎的人不適宜打太極拳,蹲馬步對關節損害大。
利用彈力帶鍛煉腿部肌肉力量可以緩解關節炎疼痛。彈力帶固定在小腿上方,另一端固定在穩定的物體上,背對彈力帶向前踢腿,面對彈力帶后方擺腿,然后分別向左右兩側踢腿。通過負重對抗鍛煉強健腿部肌肉力量,達到緩解疼痛目的。只要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就可以見效。
骨關節炎疼痛發作時應首選止痛片緩解疼痛。這是對關節最好的保護。隨著年齡增大,關節退行性改變也會逐年加重,疼痛時吃止痛片可以減緩和放慢疼痛的機率。
當步履蹣跚行走困難,半月板磨損沒有了可以進行置換人工關節,解決疼痛行走困難和膝關節變形問題。人工關節如果每年行走100-200萬步,可以使用20年不壞。
膝關節炎嚴重的人可以睡床上運動鍛煉,膝關節貼在床上伸直腿可以拉長股四頭肌;伸直腿做勾腳;或者雙手指空點按膝關節。盡量做強肌鍛煉,否則因為疼痛不運動肌肉萎縮更加重疼痛。

用手指刮痧 巧治感冒、頭痛

刮痧,聽起來有些專業,但也可以變得很簡單。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說,用手指代替刮痧板刮痧防治感冒,就是個不錯的方法。
刮痧可以通過良性刺激,起到祛除邪氣、疏通經絡、驅風散寒、增強免疫機能的作用,對感冒,特別是發熱、鼻塞、咽喉疼痛、頭痛的癥狀改善明顯。
緩解一般感冒頭痛:
可將食指和中指彎起來,用彎曲的手指關節在印堂和兩眉間刮,也可以在百會穴(頭頂)和印堂之間來回刮。前額痛時,可以用彎曲的手指關節來回刮面部兩側太陽穴部位,或用拇指和食指,反復按捏此部位來減輕痛感。
用手指刮痧 巧治感冒、頭痛
頭兩側痛時:
可用彎曲的手指關節對兩耳后來回刮。鼻子塞時,可用彎曲的手指關節,分別刮鼻翼兩側的迎香穴,有通鼻作用。
發燒時:
用彎曲的手指關節反復刮肘窩處,可減輕發燒癥狀。咽喉腫痛,則可在頸前部中間刮痧。
“每次刮一個部位,可反復刮2—3分鐘,一般刮到皮膚看上去偏紅并略微發紫就差不多了。”楊力說,刮痧時力度要適中,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太輕沒作用,太重容易弄傷皮膚,以感覺刮痧的部位稍有疼痛感為宜。
如果用手刮痧后沒有效果,可以嘗試著用一些輔助工具,如牛角梳子的鈍頭部位,或用開水消過毒的瓷湯勺或不銹鋼勺,刮刮手掌、腳心等部位。
“刮莎時,可以在刮的部位上,擦一點洗干凈的生姜。”楊力說,這樣可以起到刺激毛細血管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幫助去除風寒和除痧。刮痧后,應多飲熱水,不要吹風受寒,以助發汗退熱。
但應注意,糖尿病病人傷口不易愈合,慎用刮痧法;皮膚有開放性傷口,不宜刮痧;孕婦禁用。

秋季早餐如何吃更健康?

不少人由于起床太晚,只能隨便吃一點或干脆不吃早飯,這樣的確省事,但對健康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那么,秋季早餐該怎么吃呢?
秋天是胃病的好發季節,要保護好胃就要吃好早餐。
一夜睡醒,體內儲存的葡萄糖已被消耗殆盡,需及時補充能量與營養,如果夜間胃里分泌的胃酸沒有食品去中和,會刺激胃黏膜而導致胃部不適,久之則可引起炎癥、潰瘍病;早上不進食,就不能彌補夜間喪失的水分和營養素,使血粘度增加,不利于一夜間產生的廢物排出,從而增加患結石以及中風、心肌梗死的危險。
然而不少人由于起床太晚,只能隨便吃一點或干脆不吃早飯,這樣的確省事,但對健康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還有一些主張“體內環保”,提倡“生機飲食”的人,一大早就喝蔬果汁,理由是攝取蔬果中直接的營養及清理體內廢物。可此法忽略了一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的體內永遠喜歡溫暖的環境。身體溫暖,微循環才會正常,氧氣、營養及廢物等的運送才會順暢。從中醫角度看,吃早餐時是不宜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牛奶的。
秋季早餐如何吃更健康?
秋季要想護好胃,營養師建議大家在早餐上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一、早餐要吃熱
吃“熱食”才能保護“胃氣”。中醫學說的胃氣,其實是廣義的,并不單純指“胃”這個器官而已,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后天的免疫力、肌 肉的功能等。因為早晨的時候,夜間的陰氣未除,大地溫度尚未回升。體內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的狀態,假如這時候你再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體內 各個系統加攣縮、血流更加不順。也許剛開始吃喝冰冷食物的時候,你不覺得胃腸有什么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齡漸長,你會發現怎么吸收不到食物精華,好像老 是吃不結實,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或是皮膚越來越差,或是喉嚨老是隱隱有痰不清爽,時常感冒,小毛病不斷。這就是傷了胃氣,傷了身體的抵抗力。
二、早餐搭配要合理
合理指的是富含水分和營養。牛奶、豆漿符合上述要求,可任選,還應加上其他“干點”,因為谷類食品在體內能很快分解成葡萄糖,糾正一夜后可能產 生的低血糖,并可提高大腦的活力及人體對牛奶、豆漿中營養素的利用率。所以谷類食品是不可缺少的。但這類食品消化較快,過兩三個小時就會感到饑餓(尤其是 吃泡飯、粥),因此還要有適量的蛋白質和脂肪、雞蛋、豆制品、瘦肉、花生等,這樣不但可使食物在胃里停留較久,還能使人整個上午精力充沛。
另外還需吃一點水果和蔬菜,這不僅是為了補充水溶性維生素和纖維素,還因水果和蔬菜含鈣、鉀、鎂等礦物質,屬堿性食物,可以中和肉、蛋、谷類等食品在體內氧化后生成的酸 根,達到酸堿平衡。早餐不宜太油,特別是油炸食品,否則會給胃腸增加太重的負擔,并使脂肪攝入過量。也不要常把方便面當早餐,方便面除了碳水化合物,很少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早上第一餐,應該是享用熱稀飯、熱燕麥片、熱羊乳、熱豆花、熱豆漿、芝麻糊、山藥粥等等,然后再配著吃些蔬菜、面包、饅 頭包子、水果、點心等。特別指出,因為牛奶容易生痰、容易過敏,因此喝牛奶較不適合氣管、腸胃、皮膚差的人及潮濕氣候地區的人飲用。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處暑養生7注意

一、多睡一小時
處暑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因此,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此時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
專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時,并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是對于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 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據媒體報道,現代研究發現,夜間0至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對于年輕人來說,充足的睡眠可以讓學習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時也可以減少“秋困”的出現。
二、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病 從口入”,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處暑之后,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 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癥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 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
處暑養生7注意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 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隨著氣侯漸漸干燥,身體里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 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當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癥狀。
三、避免過早添加衣物
秋季養生小常識提示說,“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于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同時,早晚比較涼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四、注意胃部保暖
夜寢應關 好門窗,腹部蓋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依照自然界規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為的就是貯存體內 陽氣。然而,隨著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賴床不起,白天不愛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正因為如此,大家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習慣,爭取晚上10點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并保證早睡早起。另外,適當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五、可堅持冷水浴習慣
不管哪個季節,堅持運動絕對是沒錯的。入秋之后鍛煉的好處在于,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
但對于不同的季節,運動的類型和強度也應該有所調整,秋季的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于老年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標準。做一些既可促進血 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氣神。體育運動的時間適合選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氣仍然炎熱,因此要避免這個時間段的戶外活動。
冷水浴鍛煉必須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如秋天氣溫逐漸降低,人體對寒冷和冷水也逐漸適應,一直堅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覺太冷。冷水浴時應循序漸進,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溫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時間由短到長。
六、多開窗少開空調
白天只要室溫不高不宜開空調。秋季養生注意事項中指出,秋季盡量多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蕩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
室內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斑馬葉橡皮樹、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氧含量。
綠蘿這類葉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養在臥室內,使空氣濕度保持在最佳狀態。客廳適宜養植常春藤、無花果、豬籠草等。
七、護理好臍部
處暑節氣過后,天氣漸涼,人們也開始從防暑降溫逐漸過渡到防寒保暖上來。大家都知道寒從腳下生、養生先養腳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彌散。
若防護不當,比如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者年輕愛美的女士穿露臍裝,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而嘔吐,如果 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部位,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陽痿,女性的痛經、月經不調,嚴重的還可出現閉經、不孕。

秋季三種病 頸部火罐行

寒性落枕——留罐后艾灸
早晚溫差較大的天氣讓很多人一下無法適應,不少人一覺醒來發現脖子疼痛,不能轉動,到醫院一檢查,是落枕。初秋是落枕頻發時節,由于夏末秋初氣溫更迭頻繁,很多人不夠適應就“中招”了。
落枕輕者可自行痊愈,重者能遷延數周。風寒阻絡證型的落枕,火罐療法較好。這類患者特點是晨起出現頸項、肩背部疼痛僵硬不適,轉側受限,尤以旋轉后仰為甚,頭歪向健側,肌肉痙攣酸脹,可伴有惡寒,頭暈,精神疲倦,口淡不渴等癥狀。
可采用在頸部及落枕周邊部位的走罐、留罐和艾灸綜合療法。先在疼痛部位均勻涂抹上紅花油后走罐,以皮膚紅暈為度,之后在風門、風池、大椎穴位上留罐。起罐后再用艾條溫灸所有穴位10分鐘,每日1次,2次為l療程。
寒性頸椎病——叩刺后走罐
夏天為了散熱,人體毛孔處于開放狀態,秋風吹起,因頸部肌肉暴露在外,易受風寒刺激,使局部肌肉保護性收縮,從而導致頸部張力增高,頸部力量失衡,頸部肌肉緊張痙攣,進而壓迫到神經、血管,則發生頸部疼痛不適。
秋季三種病 頸部火罐行
寒濕阻絡型頸椎病患者較適合火罐療法。這類患者主要癥狀是頭痛、后枕部疼痛,頸項強硬,轉側不利,一側或兩側肩背與手指麻木酸痛,或頭痛牽涉至上背痛,頸肩部畏寒喜熱,頸椎旁有時可觸及腫脹結節。
可采用在頸部進行叩刺、走罐、艾灸等綜合療法。一開始先用梅花針輕叩上述部位,以微出血為度。血止后走罐,走罐前在罐口和走罐部位均勻涂抹上紅花油,走至皮膚潮紅為止。起罐后再用艾條溫灸l0分鐘,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急性咽喉腫痛——拔罐加放血
秋季氣侯干燥,咽喉炎發病率較高,很多人喜歡購買治療咽喉炎癥的藥物服用,但消炎藥絕不能濫用,否則適得其反,還會加重病情。不妨試試中醫綠色療法——火罐放血療法。
大椎穴放血加拔火罐治療咽喉腫痛,能泄實熱,降急火。患者經過一次放血治療后,往往感覺咽痛減輕,很少再度出現高熱癥狀,病程明顯縮短。一般一個星期一次就行,3~5次為一個療程。
這種療法放的血量非常少,是用三棱針 或者梅花針點刺之后放血。主要達到開竅泄熱、通經活絡的目的,特別適用于起病急驟,以高熱、腫痛等不適癥狀表現為主的中醫實熱證。像患者高熱、便秘、咽喉 腫痛劇烈,甚至出現膿點等熱毒癥狀比較明顯時,位于脖子后面的“大椎”放血的效果較好。而且在這個部位可拔罐治療,有助退熱下火、扶正祛邪,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作用更好。
在做點刺放血加拔罐治療時,使患者俯臥,用食指和拇指把大椎穴位的皮膚輕輕提起,然后用三棱針點刺,擠出幾滴血后再在該穴上扣上一個火罐,以加強疏通經絡、消腫止痛、拔毒瀉熱的功效。針刺拔罐后,患者體內的內熱愈重,罐內殘留血液的顏色也就愈呈黯紫色。一般患者經過一次治療后幾乎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腫痛癥狀大為減輕。但是虛寒體質的患者不適用這種療法。

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6招和魚尾紋說再見

眼角祛皺方法一:按摩法
用一只手支持住太陽穴,另一只手由外眼角向里輕輕做螺旋式按摩。一邊按摩一邊向內眼角移動。每日2次,每次重復5次為宜。力度要適當,不要過重。
按摩時應該注意以下方式:
按摩之前可以在眼部皺紋提前眼霜或者一些品牌的眼貼之類的輔助按摩的效果。
1.以一手的食指、中指撐開眼袋肌肉,另一手中指來回左右按摩下眼袋。
2.以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撐開眼尾肌肉,另一手的中指以螺旋狀輕柔眼尾肌肉部分。
眼角祛皺方法二:指壓法
用雙手的3個長指先壓眼眉下方3次,再壓眼眶下方3次。3-5分鐘后眼睛格外明亮,每日可做數次。長期堅持也可以幫助你去除眼角的皺紋哦。
6招和魚尾紋說再見
眼角祛皺方法三:眼體運動法
眼球連續做上下左右轉動,或連續做波浪狀運動時盡可能地睜大你的兩眼向上、下、左、右瞧,每種姿勢皆須保持6秒種的時間。 接著閉上眼睛并皺縮你的臉,將此姿勢同樣保持6秒種的時間。然后睜開你的眼睛并挑起你的眉毛6秒鐘的時間。
眼角祛皺方法四:涂眼霜法
別以為使用眼霜是25歲以后的事,但是導致眼部出現細紋魚尾紋的原因并不只有年齡,豐富的表情、長期熬夜,眼部也會滋生魚尾紋哦,所以MM也是遲早使用眼霜好,把可惡的魚尾紋扼殺在萌芽狀態。
眼角祛皺方法五:要改掉不良習慣
生活中一些不良習慣也會導致眼部出現皺紋哦,比如有的人喜歡瞇縫眼看東西,或是躺著看書,用臟手揉眼睛等都是不良的習慣,這樣容易使眼睛發生毛病,出現魚尾紋,應加以克制。
眼角祛皺方法六:補充膠原蛋白
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體內的水分和膠原蛋白會逐漸流失,沒有水分和膠原蛋白,肌膚就會松弛,皺紋也會不找自來,所以25歲以后的MM要注意補充水分和膠原蛋白哦,多喝水,多吃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如雞皮、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