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健康始于足下


咱們常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由此可見足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重視自己的腳。
足部的疾病較多。有人做過統計:70%的人的一生中有過腳病。比如腳部皮膚病變,真菌感染引起“腳氣”;腳還可能受到各種損傷,引起骨折和肌腱的斷裂;腳部也可能發生腫瘤,還可以發生骨髓炎或結核;腳還可以發生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一些全身性疾病也會在腳步有各種表現:如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同樣,腳也會像我們身體其他部位一樣,隨著年齡增長,發生各種退變。
怎么才能知道我們的腳發生了問題呢?
有這樣幾個測試,可以讓我們進行自我判斷。
①皮膚,看皮膚是否有胼胝、水泡,是否受到刺激而發紅。
②血液循環:看足趾的顏色,發紅,發紫還是暗色。按壓足趾甲使其變白,一般正常人放松按壓后,甲下顏色會在2~5秒鐘后恢復。
③靈活性,用足趾夾取小球或毛巾,如能完成,說明足趾具有良好的靈活性。踝關節的靈活性可用以下方法測試,前足站在一個臺階上,足跟向下放,如感到跟部疼痛,停止測試,如感到跟部或小腿有一些牽拉,可通過鍛煉改善踝關節靈活性,如果可順利完成此動作,說明踝關節靈活性較好。
④平衡能力,閉眼后伸出雙手單足站立,一般40~50歲,可站立10秒鐘;50歲后可站立7秒鐘。
跖痛癥:
跖痛癥是一種常見的腳病,在足部的前腳掌區域常常會長老繭,有的人的老繭會發生疼痛,但是很多人都不注意這一現象,也不知道這是一種病,更不知道它的名稱。這種疾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傾的走路姿勢引起的。
跖痛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腳部自身的病變,一類是由于不正確的行走姿勢和穿鞋習慣引起的腳部結構改變。通常是由于前足過度受壓或勞損引起,損傷了跖骨頭下面的脂肪墊,主要表現出長期的、慢性的、嚴重的疼痛。
患有跖痛癥的人應該穿鞋底厚一點,支撐性好一點的鞋,可以減輕走路時前腳掌承受的壓力,對疼痛有一定的緩解。
拇外翻:
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腳步疾病。什么叫拇外翻呢?正常情況下,腳的大腳趾應該是與其他腳趾并列向前。拇外翻指拇趾向外側偏斜超過正常的一種畸形。拇外翻后拇跖骨頭內緣形成隆凸,穿鞋時擠壓隆凸部位,引起炎癥與疼痛,即為拇囊炎。拇外翻的最常見因素有穿窄小尖頭的高跟鞋,肌肉不平衡、關節炎所致的關節破壞等。此病也有遺傳傾向。
穿高跟鞋是最傷腳的,如果長期穿著,十個人有九個會導致或加重“拇外翻”,尤以大腳趾長、第二趾短的人更甚;有些人即使不穿高跟鞋,因為是八字腳,走路時大腳趾受力不均衡,也容易導致“拇外翻”。
走路時兩個腳趾總在一塊摩擦,會是怎樣的感受?輕則磨破皮流水、流血,重則導致足部變形,這些危害普通人想都想得到。然而,醫生提醒還不止如此:腳趾受力不均衡會使足弓下陷,腳的蹬踏力和抓地力減弱,很容易因走路不穩發生摔倒。有些人膝關節疼痛以為是“風濕”或“骨關節退行性病變”,每每用外敷膏藥緩解癥狀,實際上,足部關節變形又會引起腿部脛骨內旋,是膝關節疼痛的促進因素之一,下肢生物力學失衡還會波及腰部、頸部關節,出現腰痛、頸痛等一系列癥狀。,
“拇外翻”患者關鍵的問題就是身體移動能力減弱,外翻的角度越大行動力越受影響,足部變形也相當嚴重。極端嚴重的病人,甚至需要把鞋子剪個洞,才能容納被頂出來的第二趾,從而穿上鞋子行走。
糾正畸形就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方式需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拇外翻手術雖不很大,但要選擇正確的術式,手術操作要細致。方能達到好的效果。最好應由專科醫生治療,以免延誤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足弓問題:
除了注意鞋碼要合適之外,還有就是要關注自己的足弓。什么是足弓?足弓就好比趙州橋的拱形,有了這個拱形,人體在走路,跑步,跳躍等等動作的時候,才不會傷害到頭部。足弓的產生,很好的降低了頭部震蕩,讓我們身體輕松著陸。足弓是人進化的結果,我們常見的腳病,很多都和人體的足弓改變有關系。
人的腳沒有了足弓的支撐,走路會增加很多痛苦。為什么人老了,腳卻變大了,根本原因就是腳弓塌陷了,造成人的腳越來越扁平,如果長時間穿了不合適的鞋子,還會造成更多的足部傷害。
由于人體的重量基本上都需要足弓的支撐,所以長時間累計下來,足弓塌陷在中老年人中非常常見,走路多了、久了,腳部就會感到疲勞,這就是因為足弓的減震作用降低了,新生兒剛剛出生是沒有足弓的,在4-6歲以后,足弓才會隨著走路增多,鍛煉出來,所以這個時候需要家長們注重孩子走路的鍛煉,以避免發展為扁平足。小孩子穿鞋也要注意穿鞋底柔軟的鞋底來鍛煉足部的力量。中老年人獲得性扁平足就需要選擇硬底子的鞋來增加足部的支撐性。
預防足弓塌陷的鍛煉法:
對中年人來說,有了足弓塌陷,要避免站立或行走時間過長。可以參加專門的訓練,使平足得到改善。如加強足跖肌鍛煉,讓足底外緣著地行走5分鐘,每日數次。 穿平足鞋矯正也很有必要。鞋底跟部及中部應稍窄,使足跟較為固定,防止行走時足跟搖擺。鞋底內側部(即足弓部)要比外側厚5—10毫米,使足部略內翻,以防止距骨頭下陷內傾,將負重線由足內緣向足外側移動。
足弓引出另一個嚴重問題就是高弓足。高弓足的危害就是容易造成內翻,外翻,馬蹄足。由于受力面積小,壓力大,所以很容易受傷害,最著名的就是籃球明星——姚明,他就是典型的高弓足,所以在運動場上頻頻受傷,受傷后手術也不容易愈合,也和他的高弓足有著很密切的關系,所以一旦高弓足的人感到了腳步不適,疼痛感有增無減,就需要及時就醫,以免發生足部結構的改變。
還有一種常見的足部問題和足弓的拉力不足有著密切關系,就是足跟痛。足跟部疼痛常為跖腱膜炎或脂肪墊炎,是局部的一種無菌性炎癥。跺腳跟或行走硬石子路面常可加重局部炎癥。應該對足跟部予以保護,同時采用理療或藥物消炎。
總之買鞋子的大原則就是鞋底硬,鞋幫軟。遵循這個原則,很多足部疾病都會悄悄的遠離您。

警惕!骨質增生魔掌“盯上”年輕白領!


在外企工作的王小姐最近常常感到頸椎痛,有時晚上痛得無法入睡,她原以為是平時在辦公室使用電腦時間長了而造成的,于是就注意多休息,并去美容院接受按摩,但卻沒有什么顯著效果。到醫院檢查發現,她的第七頸椎有輕微的骨質增生。王小姐很詫異,自己只有20多歲也會得骨質增生?那不是老年人的病嗎?
骨質增生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疾病,以往多見于中老年人,近年來有年輕化的傾向,尤其是伏案工作強度大的辦公室白領。據了解,大多數辦公室白領,長期守在電腦前面,較少運動,加上坐姿不正確,日積月累,導致頸肩肌肉勞損,使頸椎長時間處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體位,不僅使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而且使頸部肌肉長期處于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后部肌肉和韌帶易受牽拉勞損,椎體前緣相互磨損、增生,再加上扭轉、側屈過度,更進一步導致損傷,易發生頸椎病。,骨質增生是一種長發、多發的骨關節疾病,其治療多采用牽引、理療、手術等手段。
預防骨質增生
1、避免長期劇烈運動
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對于持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過度的運動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長期劇烈運動還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骨髂上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2、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并不是不活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于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軟骨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于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因此骨質增生康復的方法在于運動,意義在于消除或減輕增生部位的疼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礙,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生活和勞動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3、及時治療關節的損傷
關節損傷包括軟組織損傷和骨損傷。關節的骨質增生經常與關節內骨折有直接關系。由于骨折復位不完全,造成關節軟骨面不平整,從而產生創傷性關節炎。對于關節內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夠及時治療,作到解剖復位,完全可以避免創傷性關節炎和關節骨質增生的發生。
4、減輕體重
體重過重是誘發脊柱和關節骨質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造成骨質增生。因此對于體重超標的人,適當的減輕體重可以預防脊柱和關節的骨質增生。

男人壓力越大越愛豐滿女人!


據澳大利亞新快網報道,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男性在備受壓力的狀況下,更容易被體型豐滿的女性吸引。如當男人被工作和財務問題困擾的時候,他們更有可能選擇一個體型如英國女廚尼格拉?勞森般豐滿的女人,而非如安吉麗娜?朱莉般弱不禁風的女人。
來自英國威斯特敏斯特大學的心理學家測試了80名體重正常的男士。其中一些男士被安排參加了有些壓力的小組面試,以讓他們感覺不自在。之后,心理學家給他們看了一組照片,照片中羅列了燕瘦環肥的女性。結果發現,沒有一個男士選擇極端瘦或極端胖體型的女子。那些被安排參加壓力面試的男士都一致地選擇體型較為豐滿的女性。
心理學家就測試結果給出解釋,因為男性下意識地認為身體特征"更加成熟"的女性,通常擁有更為成熟的性格,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危機。
其他導讀:隆鼻手術,隆鼻手術

仰頭觀天:電腦族常仰頭可預防肩周炎!


首先仰頭觀天。取直立體位,兩手下垂,兩腳與肩同寬,頭緩緩抬起,仰望天空,仰視角盡量達最大限度,眼睛盯住一個目標,保持這種姿勢15秒鐘左右。
其次按摩頸部。取直立或坐式,用雙手拇指按揉頸部后側,先按中間部位,后按兩側肌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復按揉15次。
然后兩目虎視。用手足撐地,使身體呈弓形。然后轉頸回頭,左顧右盼,左右各轉動15次。要領是:左顧右盼時重在轉頸部,不是只轉眼睛。
第四是搖頭晃腦。將頭部進行前、后、左、右的順序搖晃。如此將頭部搖晃一周,再向反方向搖動。左、右各做10次。
最后是互相爭力。兩手十指交叉,手掌置于頸項后,將頸部用力向前推,頸項則向后挺直,兩力方向相反。與此同時,左右轉頭搖晃5次。放松,停片刻后再重做。
其他導讀:隆乳手術,隆鼻手術

中醫:防衰養生保長壽


中醫養生學說之所以長盛不衰,行之有效,是因為其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形成,重視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統一,強調整體性,善于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
一、保養精、氣、神
中醫學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
1、精,泛指人體一切營養物質,有先天與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稟受于父母,后天之精來源于飲食。精主要由腎來管理,常常有“腎精”之稱。“人始生,先成精”,精不僅是構成人體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體的整個生長。發育、生殖、衰老過程。
2、氣,是維護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精微物質。是推動人體臟腑組織機能活動的動力,它既是物質的代稱,也是功能的表現。氣在人體有推陳出新、溫煦臟 腑、防御外邪、固攝精血、轉化營養等重要職能。“人之有生,全賴此氣”。氣能周流不息,如環無端,人體則健康無病,故古人說:“氣是溺年藥”。現代實驗研 究亦表明,“氣”可能是免疫力形成的物質基礎。故氣不可耗,不可滯,滯耗則多病。
3、神,是指人體的一系列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為心(就目前的科技水平相當于現代醫學的大腦)所主。心為人體的最高司令官,神則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則神氣充足,神氣充足則身強,神氣渙散則身弱,故《靈樞·邪客》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因此,清心寡欲以養神,人體就能保持健康、益壽延年。白居易詩云:“憂極心勞血氣衰,未到三十生白發。”這是神耗而早衰的真實寫照。經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寬廣,是養神的首務。
精充、氣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證;精虧、氣虛、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氣、神雖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存則僅存,亡則俱亡。張景岳說:“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明·陳繼儒在《養生膚語》中指出:“精能生氣,氣能生神,則精氣 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儲氣,儲氣以養神,此長生之要耳。” 有醫家認為精、氣、神為“內三寶”,耳、目、口為“外三寶”,要養生保健長壽延年,必須“常使內三寶不逐物而流,外三寶不誘中而擾”。所以要保養精、氣、 神三寶,關鍵在于修身養性,清心寡欲,則心不外馳、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安動,氣不外耗。
氣功中的靜養功法,就是通過自我調節,控制心身,是保養人體 精、氣、神一種較好的手段。它要求思想高度集中,靜心寧神,摒除雜念,放松全身,達到萬念皆空,使大腦皮層處于一種保護性抑制狀態。久久行之,能收到保養 精氣神的功效。精足,氣旺,神全,則精神煥發、行動矯健,老年人能鶴發童顏,延年益壽,青年人可長葆青春,推遲衰老。此見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均是調攝精氣神的好方法。
相關導讀:隆乳手術,隆鼻手術
二、生活要有規律
據《黃帝內經》記載,上古時候人的壽命是比較長的,“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后世則不然,“年半百而動作皆衰”,其原因在于:“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 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修其天年,度萬歲乃去”。后世的人則“以酒為樂,心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 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放半百而衰也”。也就是說,生活有規律性,人就會延年益壽;生活沒有規律性,人就會早衰短壽。
首先是飲食要有規律,宜定時定量,不宜過饑過飽,不宜偏食。《靈樞·五味》云:“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援食不足,不能滿足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需要,氣血生化之源不足,不能保障人體器官的能量供應,久之可致早衰。反之,“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飲食過量,也是損害人體健康,導致衰老的一個重要因素。
進食過多,超過了消化器官的承受能力,就會損傷脾胃,不能正常地腐熟運化水谷精微,消化吸收功能障礙。現代臨床證實,飲食過飽,暴飲暴食,不僅影響消化器官的功能,還可使心腦等器官供血不足,突發心腦血管病。長期的不節制地飲食,尤其是中年以后不注意這一點,過剩的脂肪沉積形成
肥胖癥、脂肪肝。血液流速減慢、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腦血管硬化,可使人提前衰老。所以有“飯吃七分飽,不用醫生找”之說。
偏食也是致病之因,衰老之由。中醫特別強調“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谷雜糧,兼收并蓄,才能攝取多種營養物質,使人體的營養趨于平衡,也就是“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如果偏嗜,就會造成很多疾病。如《素問·五臟生成論》說:“多食減,則脈凝澀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技;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皺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靈樞·五味》也說:“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悅心。”事實證明,食鹽過多,大量的鈉離子進入血液,細胞中的水就脫離細胞使其稀釋,作為防護手段而增加血容量;隨著攝入大量的水,使血液體積——血容量持續增加,從而加重心臟負擔,心臟加大壓力驅動大量血液,血管壁則由于擴張逐漸失去柔性,從而增加了血流阻力,血壓升高。體內鹽分過多還能抑制碘活動,碘失去活力就會破壞胺質,降低激素分泌,使皮膚變黑,或出現褐斑或雀斑,或皮膚干燥。所以每日進鹽量應控制在10克以下。高血壓病人若每日攝鹽量限制在0.5克以下,血壓會逐漸下降。飲食五味為人體所必需,且又不能多食,所以《素同·生氣通天論》說:“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官,傷在五味。”
怎樣才算合理的飲食呢?《老老恒言》說得好:“勿極饑而食,食不過飽;勿極渴而飲,飲不過多。但使瓜不空虛,則沖和之氣淪讀肌髓。……凡食總以少為有益,脾易磨運,乃化精液。否則極補之物,多食反至受傷,故曰‘少食以安脾’也。”如果做到這一點,飲食就恰到好處了。
其次是少飲酒。酒為五谷之津液,米曲之華英,能避風寒、宣血脈、消邪氣、引藥勢。適量飲酒,可促進消化,補充人體熱能和營養,預防心血管病,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還有催眠作用。若醉飲過度,盆傾斗量,整日以酒為漿,則會毒氣攻心,穿腸腐脅,神錯志謬,目不識入。長期過量飲烈性酒,可引起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脂肪肝和肝硬變,暴飲烈性酒可誘發急性心肌梗塞而死亡。所以酒當少飲為佳。《本草綱目》指出:“酒少飲則和血行氣,痛飲則傷神耗血。”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怎樣清潔鍵盤和鼠標


有調查顯示,電腦鍵盤由于很少清洗,每平方厘米微生物數量為510個,而廁所坐便器由于定期消毒,每平方厘米微生物數量不到8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電腦鍵盤比馬桶還臟。聽到這樣的數據,你是不是立刻就想把手邊的鼠標鍵盤都扔進洗衣機?不用著急,我們為你提供了一些簡單實用的保健小竅門。  
鍵盤鼠標藏匿病菌可導致皮膚病紅眼病 
請辦公室的白領同學們都回憶一下,是不是有在電腦前面邊吃飯邊工作的經歷,是不是常常會發現有頭發絲從鍵盤間隙冒出來,是不是有時不小心把咖啡灑到了鼠標上?這些都會讓鍵盤、鼠標漸漸成為離我們最近的藏污納垢之所。再加上那些不易發現的汗液、油污、唾沫星子,灰塵,如果我們的眼鏡是顯微鏡的話,一定會發現鼠標、鍵盤簡直就是垃圾桶。 而這些垃圾場散布出來的病菌有可能會導致皮膚病,尤其是和鍵盤、鼠標接觸密切的手部皮膚;其次臨床也發現這些細菌在我們抵抗力弱的時候很容易襲擊我們的眼鏡,造成紅眼病;此外,這些病菌還可能導致腸胃不適、腹瀉等。  
【鍵盤清潔法大全】  
最簡單的方法:
每天下班前將鍵盤反過來輕輕拍打,讓其縫隙內的灰塵抖進垃圾筐。  
準備小毛筆:
在辦公室準備一支小毛筆,定期用毛筆仔細清掃縫隙內的灰塵和煙灰。  
準備一個氣筒:
在辦公室放一個打氫氣球用的小氣筒,每周可以用氣筒吹出鍵盤中的灰塵,避免堆積。  
USB鍵盤吸塵器:
目前市面上有USB接口的鍵盤吸塵器,可以吸收鍵盤夾縫當中的大小灰塵。三天吸塵一次,可以保鍵盤清潔無憂。  
專用清潔劑:
準備小瓶的鍵盤清潔劑,用棉簽蘸一些擦拭鍵盤表面。專用清潔劑不用腐蝕鍵盤表面,也不會傷害手指皮膚。

“天打雷劈”時哪里最安全?


你是否對這樣的場面心生恐懼:天空烏云壓頂,整個世界籠罩在黑暗之中,突然一道閃電擊破長空,隨后“咔嚓”一聲,隆隆雷聲在頭頂作響,接著瓢潑大雨從天而降……
當電閃雷鳴的時候,你是否已做好防雷電準備呢?俗話說“天打雷劈”,如果防范不當,可能會引雷電上身。這是為什么呢?
雷電是一種大氣中放電現象。積雨云在形成過程中,上部以正電荷為主,下部以負電荷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間形成一個電位差。當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產生放電,這就是我們常見的閃電現象。閃電的平均電流是3萬安培,最大電流可達30萬安培。閃電的電壓很高,約為1億至10億伏特。一個中等強度雷暴的功率可達一千萬瓦,相當于一座小型核電站的輸出功率。在雷電放電地點會出現強烈的閃光和爆炸的轟鳴聲,這就是人們見到和聽到的閃電雷鳴。
如果人被雷電擊中,電流會迅速通過人體,重者可導致心跳、呼吸停止,腦組織缺氧而死亡。另外,雷擊時產生的火花,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膚燒灼傷。雷電擊傷,亦可使人體出現樹枝狀雷擊紋,表皮剝脫,皮內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內臟破裂等。
相關導讀:永和舞蹈教室,永和舞蹈教學
雷聲閃電只相隔兩秒最危險
由于雷雨天氣往往來得突然,狂風暴雨伴隨著雷鳴閃電,人們在慌亂之中常常只顧躲避風雨,卻忽視了防雷電。雨,可能淋濕一身著涼而引起發熱感冒,但如若遭到雷擊,輕則暈倒受傷,重者當場死亡。因此,掌握一些基本的防雷電常識是十分必要的。
在戶外,只有雷暴發生在人所處位置周邊時才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即近雷暴對人體產生的直接雷擊,遠雷暴一般不需要采取防范措施。
判別遠近雷暴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云地閃電發生時產生的聲、光現象的時間差來判定。因為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只不過光的傳播速度快,為每秒30萬公里,而雷聲的速度只有每秒340米,比光速慢得多。所以,如果看見閃電后在1秒鐘,也就是一眨眼的時間就聽到雷聲,說明雷擊點就在附近300米處;一般看見閃電和聽到雷聲時間隔為2秒鐘的時候是最危險的。
戶外防雷:尋找庇護,降低身體重心
曾有一個真實的故事:田間勞作的夫婦倆同時遭到雷擊,丈夫逃過一劫,而妻子卻意外身亡。
據有關人員調查,發現此處地勢開闊,沒有大樹。天下大雨時,夫妻兩人匆匆往家中趕,其間丈夫因下雨路滑跌了一跤,肩上的鋤頭也飛出老遠。就在這時,一道閃電從空中襲來,妻子應聲倒地。
妻子肩上扛的鋤頭,是吸引雷擊的罪魁禍首,而逃過一劫的丈夫,恰恰得益于他適時地摔了一跤,一則高度變小了,二則鋤頭也飛了。可見,防雷擊也是有方法可尋的。
雷擊傷亡事故并不鮮見。在雷雨天氣下,如何預防雷擊呢?
雷電交加時,如果人身在室外,應立即尋找蔽護所。如裝有避雷針的、鋼架的或鋼盤混凝土建筑物,可以作為避雷場所,具有完整金屬車廂的車輛也可以利用;如找不到合適的避雷場所時,應盡量降低重心或減少人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可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雙腳并攏,減少跨步電壓帶來的危害。可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萬不要躺在地上、壕溝或土坑里,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如果在野外,千萬不要靠近空曠地帶或山頂上的孤樹,這里最易受到雷擊;因為雨后,大樹潮濕的枝干相當于一個引雷裝置,如果用手扶大樹,就仿佛用手去扶避雷針一樣。在打雷時最好離大樹5米遠。另外,停留在野外的人群,無論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都應拉開幾米的距離,不要擠在一起,也可躲在較大的山洞里。
當頭發豎起或皮膚發生顫動時,就可能要發生雷擊了。受到雷擊的人可能被燒傷或嚴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帶電,可以安全地處理。
如果看到高壓線遭雷擊斷裂,此時應提高警惕,因為高壓線斷點附近存在跨步電壓,身處附近的人此時千萬不要跑動,而應雙腳并攏,跳著離開現場。
室內防雷:門窗緊閉,斷開電源
打雷時,首先要做的就是關好門窗,防止雷電直擊室內或者防止球形雷飄進室內。
在室內也要離開進戶的金屬水管和與屋頂相連的下水管等。
雷雨天氣時,盡量不要撥打、接聽電話,或使用電話上網,應拔掉電源和電話線及電視饋線等可能將雷電引入的金屬導線。穩妥科學的辦法是在電源線上安裝電源避雷器、在電話線上安裝電話避雷器、在天饋線上安裝天饋避雷器并做好接地。
保持屋內的干燥,房子漏雨時,應及時修理好。
進戶電源線應做接地處理,三相插座應連好接地線。
晾曬衣服被褥等用的鐵絲不要拉到窗戶、門口,以防鐵絲引雷致人死亡事件發生。
注意避開電線、不要站立燈泡下,最好是斷電或不使用電器。
雷雨天不能做的事情
不要騎馬、騎自行車和摩托車;不要攜帶金屬物體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設備的任何部分;
不要在大樹底下避雨。
不要在水體邊(江、河、湖、海、塘、渠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中去避雨,山區找不到房子,可以到山巖下或者山洞中避雨。
不要拿著金屬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為金屬物品屬于導電物質,在雷雨天氣中有時能夠起到引雷的作用。隨身所帶的金屬物品,應該暫時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電活動停止后再拾回。
不要觸摸或靠近防雷接地線。自來水管、電器的接地線、大樹樹干等可能因雷擊而帶電的物體,以防接觸電壓或者接觸雷擊和旁側閃擊。
雷暴天氣時,在戶外最好不要接聽和撥打手機,因為手機的電磁波也會引雷。
切勿站立于山頂、樓頂上或其他接近導電性高的物體。
切勿游泳或從事其他水上運動,不宜進行室外球類運動,離開水面以及其他空曠場地,尋找地方躲避。
在曠野無法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內時,應遠離樹木和桅桿。
在空曠場地不宜打傘,不宜把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不要呆在開闊的水域和小船上;高樹林的邊緣,電線、旗桿的周圍和干草堆、帳篷等無避雷設備的高大物體附近,鐵軌、長金屬欄桿和其它龐大的金屬物體近旁,山頂、制高點等場所也不能停留。
男性比女性更“招雷”
你知道嗎,男性遭雷擊概率超過女性。這是因為人體都有靜電場,靜電場所產生的電壓越高,越容易遭到雷擊,男性和女性生理結構存在不同,導致其靜電壓存在一定差異,一般來說男性靜電壓1000,高于女性的800,因此男性遭雷擊概率超過女性。